在民族地区推行教师校本自培的过程中,学校一定要破除“等靠要”思想,善于从本校教师身上发现培训资源,进而唤醒学校内在活力。
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。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,我们总会感觉到,有的教师做班主任特别成功,不管什么样的班级,到了他们手上,学生就有了精气神,班级就有了凝聚力;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特别出彩,他们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激活学生的思维;有的教师教学业绩特别突出,他们的课堂教学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……学校要善于发现这些“特别”教师,帮助他们梳理究竟“特别”在哪里?这种“特别”从何而来?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帮助教师梳理自身“特别”之处的过程,就是*好的校本培训过程。本校教师的实践智慧是*接地气的,身边的榜样是*鲜活的。同理,学校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引导每位教师都关爱学生、关注教学、聚焦课堂,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便指日可待。
充分运用校外培训资源。首先,学校在缺乏名师指导的情况下,可就近寻求同类学校的相关教学名师,运用支教、走教教师资源,开展结对培训,这样的培训往往针对性强,更符合教师成长需求,也更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。其次,民族地区信息时代的校本自培还应充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。在线培训在节约培训成本的同时,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,使教师接受*新、*先进的专业发展培训,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快速成长。再其次,乡村学校教师校本自培,还可以充分利用附近的高校资源。中小学一线的校长和教师,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智慧,但由于缺乏梳理与提炼能力,导致这些实践智慧难以推广运用,比如优秀教师的“特别”之处究竟是如何练就的,如何培养其他教师的“特别”之处等。学校可以聘请高校长期研究中小学教育的*学者定期指导,为实践找理论,为方法找源头。
精英教师是可以培养的。学校应结合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,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标准,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等静态部分由青年教师自行反复修习;教学实操技能培训等动态部分,可以通过集体磨课、磨题、磨卷和备课、听课、评课等方式提高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,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比别人钻研得更深、更透,走得更远的人。一所好学校的标志,就是有一批学者型、大师级的教师,他们用心读书,潜心教书,精心著书。学校应该倡导教师学术立身,这种学术立身,应该基于课堂,源于实践,立于前沿,胜于独到。
“县域教育困境”中*大的教育困境在乡村学校。在城市化进程中,乡村学校面临教师短缺的严重问题,我们应该鼓励城市里优秀的教师往乡村走教、送教,让教育公平真正走在实现的路上,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。
陈立群,“时代楷模”称号获得者,国务院特殊津贴*,中学数学高级教师,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,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。
(《中国民族教育》杂志2022年第1期)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